潍坊青州:“书院+”激活古城文明新密码

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5:33  浏览量:3

作为古九州之一,潍坊青州市立足千年文脉,创新“书院+”模式,盘活城乡闲置资源、推动公共服务下沉,打通文化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,走出了一条以文塑魂、以文惠民、以文兴业的精神共富新路。2025年以来,全市20余处文化书院累计开展活动超600场,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文化软实力。

秋日清晨,南湖书院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:老年课堂内墨香阵阵,学员们凝神创作书法作品;非遗工坊里巧手翻飞,红纸顷刻间化作阜财门、云门山等精美图案……

青州市将文化书院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核心载体,构建“阵地共建、资源共享、活动共联”机制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,建成16处现代文化书院与7处乡村书吧,形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。通过市、镇、村三级联动,建立“群众点单—书院派单—志愿者接单—群众评单”服务闭环,提供医疗保健、亲子教育等11大类68项标准化服务,项目化输送“美德储蓄”“长者乐堂”等50余个文明实践品牌。“文化合伙人”机制凝聚30余家单位年均投入超百万元,17名“文艺村长”驻院定制课程,推动文明实践从“政府送文化”向“群众创文化”转变。

记者在海岱书院移风易俗宣讲现场看到,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通过新旧婚俗对比视频和身边典型案例,深入浅出地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。“以前总觉得婚礼要大操大办才有面子,现在明白了文明简约才是真正的新风尚。”旗城社区居民王彤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。

据了解,青州市以书院为移风易俗主阵地,探索文明“软着陆”新路径:开展“乡风新语”微宣讲80余场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;创排《文明青州树新风》等小戏小剧,在各书院巡演50余场,让新风尚随着剧情融入百姓生活;结合传统节日,和合书院七夕举办“共织七夕情 共践文明行”、稷下书院清明推出“诗词会+文明祭扫”,各书院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为传统节日注入文明新内涵。“美德积分”机制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文明行为可兑换各类课程,全市积分兑换已超6000人次,千年书院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“驿站”。

午后的驿童书院清香袅袅,学生们正在制作“状元及第”香牌,非遗传承人李娜老师一边示范技艺,一边讲述明代状元赵秉忠勤学成才的故事。“既能学习传统技艺,又能感悟奋进精神,这样的课堂特别有意义。”学生张嘉琪说。

青州市创新构建“书院+研学”实践体系,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:组织非遗传承人、专家学者走进书院,开设挫琴、剪纸、拓片等实践课程,打造“宋韵初遇”等沉浸式课堂200余次;链接范公亭公园、青州博物馆、坦博尔服饰等优质资源,精心设计“状元文化”“红色记忆”“非遗体验”等36条实景研学路线,让课堂“走”出书院、融入实景;借助“文汇邻里”平台、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等数字技术,开展远程直播教学,推出“文化慕课”“云上研学”等系列云课堂30多期,打破时空限制,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。

如今的青州,千年书院焕发新生,成为传播新思想、弘扬新风尚的重要阵地。以“书院+”为纽带,文明种子融入百姓日常:老人重拾爱好,青年找到文化认同,孩童传承文脉。这份文化实践,既照亮了精神共富之路,也为古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文明动力。